在經濟師證書體系中,高級經濟師含金量更高,但從報考人數來看,明顯還是中級經濟師更吃香,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經濟師中級比高級更吃香?
首先,就是報考門檻較低。
中級經濟師的報考條件對多數職場人友好:大學專科滿6年工作經驗、本科滿4年、碩士滿1年即可報考,無必須先考初級的強制要求(高中學歷需先考初級,但占比低),且非全日制學歷(自考、成考等)的工作年限可累積計算。
這意味著,工作3-5年的普通職場人,基本能達到報考門檻,無需漫長等待或額外鋪墊。
而高級經濟師的報考門檻堪稱嚴苛,不僅需取得中級經濟師證書后,再滿足“大專滿10年、本科滿5年、碩士滿3年”等工作年限要求,部分省份還附加 “發表核心期刊論文、主持過重大經濟項目”等條件。這對多數專注于日常工作、無科研或項目主持經驗的職場人而言,幾乎是“難以逾越的鴻溝”,直接勸退了大量潛在報考者。
2、職場需求適配面廣
從職場應用場景看,中級經濟師證書是“普適性剛需”,而高級是“小眾化進階”。在企業端,無論是國企、民企還是互聯網公司,中級經濟師證書足以滿足多數崗位需求,如競聘經濟分析崗、市場調研崗、財務預算崗時,中級證書是 “加分項”;晉升部門主管、經理等中層管理崗時,中級職稱可證明專業能力,且與薪資調整直接掛鉤。
高級經濟師證書則主要適配高層管理或專業技術頂端崗位,如企業副總經濟師、政府經濟部門高級研究員、高校資深教授等。這類崗位數量極少,且要求從業者不僅有證書,還要有行業影響力。對多數職場人而言,日常工作無需高級經濟師的資質背書,中級證書已能覆蓋90%以上的職業場景,自然無需追求更高階的認證。
3、性價比更高
中級經濟師的備考成本低、周期短,投入產出比遠超高級。
中級僅考《經濟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和實務》兩科,均為客觀題,無主觀論述題,備考周期通常3-6個月,每天投入1-2小時即可;教材、網課、考試費等總成本約2000-5000元,且通過就能獲得中級職稱,短期投入即可見回報。
高級經濟師的投入則堪稱“高成本、長周期”,首先需投入1-2年準備論文;其次,考試雖僅考《高級經濟實務》一科,但為主觀題,需結合行業實踐深度作答,備考周期至少6-12個月,考試通過后還需通過評審才能獲得職稱,整個流程耗時2-3 年。即便順利拿證,多數人也因崗位限制無法兌現“高級職稱”的全部福利,投入產出比遠低于中級。
綜上,中級經濟師證書之所以比高級吃香,本質是它精準平衡了“門檻、需求、成本、實用性”四大核心要素,成為多數職場人更優質選擇。
經濟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