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副部級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福建省和廈門市重點共建高校,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入選國家“2011計劃”、“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是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聯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牽頭發起高校,中歐商校聯盟、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創始會員,大學通識教育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海西醫學聯盟、中國高校自貿區研究聯盟成員。 廈門大學由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
四川外國語大學(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簡稱“川外”,位于中國直轄市重慶市,是一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市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為國家最早設立的四所外語專業高等院校之一。重慶市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以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為主,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擁有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是中國西南地區外語和涉外人才培養以及外國語言文化、對外經濟貿易、國際問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四川外國語大學始建于1950年4月,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俄文訓練團;1951年1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附設俄文大隊;1953年5月,成立西南俄文專科學校;1959年5月,擴建為四川外語學院;2013年4月,更名為四川外國語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與四川省共建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首批試點高校,中歐商校聯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國際風險數據分析聯盟創始成員。 學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創建的光華大學。1938年光華大學在抗戰烽火中內遷成都辦學,成立光華大學成都分部。1952年私立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民用航空局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學校始建于1949年,原名平原省立財經學校;后幾經更名、數易其址,1964年與鄭州航空工業技工學校合并更名為鄭州航空工業學校;1978年升格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專科學校;1984年升格本科,更名為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1999年學校由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主管轉變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河南省為主的辦學體制;201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截至2022年6月,學校占地1700余畝,建筑面積109萬平方米,實驗場所面積10.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7.39億多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26億元,圖書館藏書255.67萬冊,電子圖書58.03萬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簡稱中南大,位于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干,兼有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教育部、財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湖北省2011計劃,財經一流學科建設聯盟理事長單位,立格聯盟、中國—俄羅斯經濟類大學聯盟、“長江—伏爾加
西安財經大學(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西安財大”,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是由陜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統計局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 學校前身是1952年創建的西北貿易學校;1985年,西北貿易學校更名為陜西商業專科學校;1996年,陜西商業專科學校、陜西財政專科學校、陜西工商學院合并為陜西經貿學院;2001年6月,陜西經貿學院與西安統計學院合并組建西安財經學院;2018年11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西安財經大學。 截至2021年6月,學校有長安、雁塔、翠華東、翠華西4個校區,占地面積1600余畝;下設13個學院(部)、47個本科專業,其中1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0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是一所培養全軍后勤通用專業軍事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承擔后勤綜合業務、后勤基層管理、油料勤務、軍需勤務、軍事設施勤務、軍事物流管理、軍事物資采購管理、財務審計等領域的本科、任職培訓、研究生教育、士官培訓、文職人員培訓、外軍留學人員培訓以及國家國民經濟動員干部培訓等任務。 學院本部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訓練基地位于武漢市硚口區。學院學科實力雄厚,涵蓋軍、工、管、理四個學科門類,建立了特色鮮明、交叉融合的學科專業體系,學科方向涵蓋后勤絕大部分領域,群聚優勢明顯。現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軍隊重點學科,10個省市級重點學科,11個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18個原總后勤部“53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專業領域,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原總后勤部優秀人才科研工作站。
浙江財經大學坐落在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體,經、管、文、法、理、工、藝、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財經類高校。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74年的浙江財政銀行學校,1987年獲準成立浙江財經學院,1991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3年更名為浙江財經大學,2014年獲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2018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現有下沙、文華、翠苑和長安4個校區,占地2300畝,總建筑面積57.06萬平方米(不包含下沙紫園生活區)。設置有16個學院,1個教學部,1個獨立學院,4個研究院。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和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學生招生權,在校普通全日制學生17000余人(不含獨立學院)。自建有諾貝爾經濟學獎文獻館、孫冶
山東財經大學是財政部、教育部、山東省共建高校,坐落于享有泉城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辦學規模較大、辦學特色鮮明,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兼有文、法、理、工、教育、藝術八大學科門類,在國內外具有較高聲譽和知名度的財經類大學。 學校現有燕山、舜耕、圣井三個校區,占地3000余畝。學校擁有完善的現代化教學基礎設施和實驗設備。現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高等學校骨干學科教學實驗中心26個,省級實驗室11個,各類實驗室150多個,各類實踐教學基地306個。校舍建筑總面積98.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8億元。圖書館藏書347.9萬冊,電子圖書743萬冊,實現了與省市圖書館圖書資源共享。建有現代化演播中心、CATV教學系統和千兆以太校園網絡系統。設立了雅思機考考點,成為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在中國大陸的第2
中原工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以電子信息和紡織服裝為特色優勢,工、管、藝、理、文、經、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始建于1955年,原名鄭州紡織工學院,隸屬于原國家紡織工業部,1998年劃轉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為中原工學院。 學校現有教職工1997人,其中專任教師1400人,高級職稱教師615人,博士學位教師61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河南省特聘講座教授3人、河南省教學名師14人、河南省優秀教師10人、河南省高層次人才12人,省級及以上教學和科研團隊17個。 學校擁有“智能與航空信息技術”和“紡織服裝新材料及高端裝備”2個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群,涵蓋7個一級學科。擁有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等13個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