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公共管理碩士(MPA)招生簡章公布,其中介紹了招生人數、報考條件、報名方式、入學考試、學制及學費等內容,一起來查看下招生簡章詳情吧。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為辦學模式、研究生教育為辦學主體、精英化本科教育為辦學特色的創新型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MPA育管理中心位于國科大中關村校區,2014年經國務院學位辦和全國MPA教指委審核,獲得MPA學位授權點。在2018年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MPA)授權點專項評估中,國科大MPA在77家參評單位中位列第5。
中心依托學校豐富的教學科研資源、完善的公共管理學科體系和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就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的同學提供充裕的相關學科課程、完善的培養計劃和豐富的實踐環節。中心現有MPA導師53名,開設有公共政策、政府管理、自然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風險與應急管理、智庫科學與工程、法律與知識產權管理研究方向。中心致力于培養能夠綜合運用管理、政治、經濟、法律、現代科技等方面知識解決公共管理實際問題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已連續多年為政府部門、公共服務部門等單位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公共管理人才,得到了單位和社會的認可和好評。
一、招生人數
計劃招收非全日制人數共計65人,具體招生人數以教育部、國科大下達指標數為準。
二、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要求。
4.考生的學業水平和工作經驗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大學本科畢業后至2025年9月1日前,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經驗;
(2)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至2025年9月1日前,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經驗,符合報考單位根據培養目標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
(3)已獲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后,至2025年9月1日前,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經驗。
三、報名方式
考生在報名階段務必及時查看國科大以及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MPA教育管理中心發布的招生簡章和招考公告,正式報名前應仔細核查本人是否符合上述單位的報考條件。在準考、復試和錄取等招生階段將分別進行報考資格審查,凡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將不予準考、復試和錄取,相關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所有考生一律采用網上報名方式報考。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兩個階段??忌诰W上報名后,還需網上確認網報信息并采集本人照片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同時按規定繳納報考費。
1.考生報考MPA時,“招生單位所在地區”均應選擇“北京”,“招生單位”選擇“中國科學院大學”,在“院系所名稱”欄中選擇“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然后按照網報系統要求進行報考專業【(125200)公共管理】及考試科目等信息填報。
2.考生必須牢記自己網報時的用戶名和密碼,網上打印準考證、網上調劑等均需使用此用戶名登錄。
3.具體報名考試流程請按照教育部要求(具體事宜請查詢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yz.chsi.com.cn)以及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https://admission.ucas.edu.cn/)進行。
四、入學考試
入學考試分為初試和復試兩個部分。
初試為教育部統一組織的管理類聯考,考試科目為英語(二)、管理類綜合能力。
復試為中心統一組織的綜合面試、政治考試。
1.復試內容:綜合面試、政治考試。
2.復試時間:中心官網另行通知。
通過初試、復試后,進入錄取、體檢階段。
五、學制及學費
學制貳年;
學費共計柒萬伍仟元整。
六、其他注意事項
1.考生因報考研究生與原所在單位或定向就業單位產生的糾紛由考生自行處理。若因上述問題導致招生單位無法調取考相關材料,造成考生不能復試或無法被錄取的后果,招生單位不承擔責任。
2.MPA僅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網報時報考類別只能填報“定向就業”,報考類別填報為“非定向就業”的考生將不予準考。
MPA擬錄取考生,必須簽訂定向委托培養研究生協議書后,方可辦理后續錄取手續,在規定時間內未能簽署的,取消錄取資格。錄取后不調轉戶口、人事檔案和工資關系,畢業時按協議到定向單位就業,不再進行就業派遣。
3.MPA無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和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的招生指標。
4.現役軍人報考碩士研究生,按軍隊相關部門規定辦理。
5.請考生務必關注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https://admission.ucas.ac.cn/)查閱網報公告、網報信息錯誤公告、網上確認公告、考點考場查詢公告、成績復查公告等相關招生信息。
6.本簡章如有與國家新出臺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事項,以上級主管單位最新政策為準。
原文鏈接:https://mpa.ucas.ac.cn/index.php/zhaosheng/dongtai/894-2025-mpa-2
公共管理MPA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
3分鐘匹配目標院校,覆蓋院校1031所,多檔次院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