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藥學專業知識二》是執業藥師考試的核心科目,涵蓋大量中藥的性味、功效、主治及配伍知識,內容繁雜且記憶量大。
為幫助考生高效備考,本文精心梳理158個核心必背考點,聚焦高頻考查的中藥類別、功效對比及臨床應用,提煉記憶口訣與關聯技巧,助力考生在有限時間內精準掌握重點。無論基礎階段梳理還是沖刺階段強化,這份總結都能成為你的提分利器。
1、重樓: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可用于癰腫瘡毒,毒蛇咬傷。小兒驚風抽搐。
2、穿心蓮:清熱解毒,燥濕。可用于感冒發熱,濕熱瀉痢,毒蛇咬傷。
3、半邊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既解熱毒,又解蛇毒,還善利水。可治黃疸尿少。
4、半枝蓮: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腫。可用于毒蛇咬傷,癌腫。血淋澀痛。
5、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癰,利濕。可用于毒蛇咬傷。胃癌,食管癌,直腸癌。
6、地錦草:清熱解毒,活血止血,利濕退黃。可用于熱毒瀉痢,毒蛇咬傷。
7、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可用于疔瘡腫毒,癰疽發背,目赤腫痛,毒蛇咬傷。
8、白鮮皮:清熱解毒,祛風燥濕,止癢。為“諸黃風痹之要藥”。凡熱、濕、風三邪合致病證皆可酌投,治濕熱瘡疹、疥癬、濕熱黃疸及風濕熱痹常用。
9、土茯苓:解毒,利濕,通利關節。可用于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劑而致肢體拘攣者。
10、青蒿:退虛熱,涼血,解暑,截瘧。
11、白薇:退虛熱,涼血清熱,利尿通淋,解毒療瘡。可用于產后虛熱,陰虛外感。毒蛇咬傷。
12、胡黃連: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解熱毒。可治療濕熱瀉痢,黃疸。銀柴胡:退虛熱,清疳熱。
13、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有將軍之稱,內服善蕩滌胃腸實積、實熱而瀉熱通便,導濕熱之邪從大便出而利膽退黃,“釜底抽薪”與除血分熱毒而解熱毒,泄散血分熱毒與瘀血而活血化瘀、涼血止血、消腫。外用善清火、消腫、止痛、解毒而療瘡癰燙傷。
14、芒硝:瀉下,軟堅,清熱,回乳(外用)。內服瀉熱通便,潤軟燥屎,加速排便,為治實熱內結、燥屎堅硬難下之要藥;外用能軟散堅硬腫塊、回乳、清火,為治瘡腫、痔瘡腫痛所常用。
15、蘆薈:瀉下、清肝、殺蟲。
16、番瀉葉:瀉熱通便,消積健胃。
17、火麻仁:潤腸通便。主治:老人、產婦及體虛之津枯腸燥便秘。
18、郁李仁:潤腸通便,利水消腫。主治:腸燥便秘,水腫腹滿,腳氣浮腫。
19、甘遂:泄水逐飲,消腫散結。主治:身面浮腫,大腹水腫,胸脅停飲。風痰癲癇。癰腫瘡毒。
20、京大戟/紅大戟:泄水逐飲,消腫散結。主治:身面浮腫,大腹水腫,胸脅停飲,瘰疬痰核。
21、巴豆:瀉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去腐。可用于寒積便秘,小兒痰食積滯。
22、牽牛子:瀉下,逐水,去積,殺蟲。主治:水腫,鼓脹,痰飲喘滿。大便秘結,食積停滯。蟲積腹痛。
23、芫花:泄水逐飲,祛痰止咳。外用殺蟲療瘡。
24、千金子:泄水逐飲,破血消癥。
25、獨活:祛風濕,止痛,解表。作用偏里、偏下,主散在里伏風及寒濕而通利關節止痛,尤善治少陰伏風頭痛及下半身風寒濕痹。
26、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水,治骨鯁。
27、防己:祛風濕,止痛,利水。主治:風濕痹痛,尤以熱痹為佳。水腫,腹水,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28、秦艽:祛風濕,舒筋絡,清虛熱,利濕退黃。
29、徐長卿:祛風止痛,活血通絡,止癢,解蛇毒。
30、木瓜:舒筋活絡,化濕和中,生津開胃。可用于濕濁中阻所致的吐瀉轉筋。
31、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32、五加皮: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利水。扶正與祛邪兼顧,既善補肝腎、強筋骨而扶正,又兼祛風除濕、利水而祛邪。治痹痛、肢攣兼肝腎虛,或肝腎虧虛之腰膝酸軟者宜用,治水腫、腳氣浮腫皆可選。
33、香加皮:祛風濕,強筋骨,利水消腫。
34、豨薟草: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降血壓。
35、臭梧桐:祛風濕,通經絡,降血壓。
36、絡石藤:祛風通絡,涼血消腫。
37、海風藤:祛風濕,通經絡。
38、青風藤: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可用于腳氣浮腫。
39、雷公藤: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可用于治療腰帶瘡。
40、千年健:祛風濕,強筋骨。
41、鹿銜草:祛風濕,強筋骨,調經止血,補肺止咳。
42、路路通:祛風活絡,利水,通經下乳,止癢。
43、穿山龍: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化痰止咳。
44、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濕,發汗,明目。可用于夜盲,濕阻中焦,風寒濕痹,濕勝腳氣。
45、厚樸:燥濕,行氣,消積,平喘。為治療濕阻、食積、氣滯所致院腹脹滿之要藥。
46、廣藿香:化濕,止嘔,發表解暑。可用于陰寒閉暑,暑濕,濕阻中焦,嘔吐。
47、佩蘭:化濕,解暑。為治濕熱脾癉口甜膩或口臭多涎之良藥。
48、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安胎。
49、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50、草豆蔻:燥濕行氣,溫中止嘔。
51、芒硝:瀉下,軟堅,清熱,回乳(外用)。
52、蘆薈:瀉下,清肝,殺蟲。
53、番瀉葉:緩下1.5~3g,攻下5~10g。
54、郁李仁:可治療水腫腳氣浮腫及便秘者。
55、火麻仁:老人、產婦及體虛之津枯腸燥便秘。
56、甘遂、大戟:均可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57、巴豆:治療寒積便秘。
58、牽牛子:瀉下逐水,去積,殺蟲。
59、獨活:祛風濕--下半身痹痛,止痛--少陰頭痛,解表--表證夾濕,皮膚濕癢。
60、威靈仙:消痰水,消骨鯁。
61、木瓜:治濕濁中阻之吐瀉轉筋。
62、蘄蛇、烏梢蛇:均可祛風通絡,定驚止痙。
63、徐長卿:祛風止痛,活血通絡,止癢,解蛇毒。
64、防己:祛風濕、止痛--風濕痹痛,尤以熱痹為佳。
65、秦艽:祛風濕,舒筋絡,清虛熱,利濕退黃。
66、雷公藤: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
67、桑枝:祛風通絡--治療上肢肩臂痛最佳。
68、五加皮: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利水。
69、香加皮:有毒,大劑量可引起心律失常,不宜與地高辛等強心苷類藥同用。
70、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71、蒼術配厚樸、陳皮:寒濕中阻、脾胃氣滯者尤宜。
72、厚樸:燥濕,行氣,消積,平喘。
73、廣藿香:化濕止嘔--尤宜濕濁中阻;發表解暑--陰暑證。
74、佩蘭:善除中洲穢濁陳腐之氣。為治濕熱脾癉口甜膩或口臭多涎之良藥。
75、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安胎。
76、草豆蔻:燥濕行氣,溫中止嘔。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77、草果:燥濕溫中,除痰截瘧。
78、蒼術配伍白術:善治脾虛水濕內盛者,兼治妊娠胎動不安或兼浮腫者。
79、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清熱排膿。
80、澤瀉:瀉腎(相)火與膀胱濕熱。
81、車前子: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明目,清肺化痰。
82、石韋:利尿通淋--血淋、熱淋、石淋。
83、萆薢:為治膏淋、白濁及濕盛帶下之要藥。
84、瞿麥:利尿通淋,破血通經。
85、茵陳:清利濕熱、退黃--為治濕熱黃疸之要藥。
86、金錢草:為治濕熱黃疸、肝膽結石、石淋之佳品。
87、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88、干姜配伍高良姜:治陽虛中寒之脘腹冷痛吐瀉。
89、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元--下元虛冷、虛陽上浮之上熱下寒證。
90、吳茱萸:散寒止痛--中寒肝逆之頭痛、寒疝,疏肝下氣,燥濕止瀉。
91、花椒: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92、丁香配柿蒂:治虛寒嘔吐、呃逆效甚。
93、陳皮配半夏:燥濕化痰力強,凡痰濕中阻、停肺均可用。
94、枳實:破氣消積,化痰除痞。
95、木香:行氣止痛--瀉痢里急后重,健脾消食。
96、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被稱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
97、沉香:行氣止痛--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證,溫腎納氣--痰飲咳喘屬上盛下虛者。
98、薤白配瓜蔞:治痰濁閉阻、胸陽不振之胸痹證。
99、山楂:善消化肉食積滯,還可活血散瘀,治療產后瘀阻腹痛。
100、麥芽:善消化米面薯芋等積滯,120g的用量可回乳。
101、萊菔子配紫蘇子、芥子:治寒痰咳喘有效,兼食積便秘者尤宜。
102、神曲:消食和胃兼解表。
103、雞內金:運脾消食,固精止遺,化堅消石。
104、使君子:為治蛔蟲病、蟯蟲病之佳品;為治小兒疳積的要藥。
105、苦楝皮:殺蟲--善驅蛔蟲、蟯蟲、鉤蟲,療癬。
106、大薊、小薊:涼血止血,散瘀消癰。
107、地榆配槐角:治血熱出血諸證,尤宜痔瘡出血及便血。
108、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
109、側柏葉:涼血止血,祛痰止咳,生發烏發。
110、苧麻根:涼血止血,清熱安胎,利尿,解毒。
111、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傷正,還兼補虛而強體。
112、茜草:涼血止血,祛瘀通經。
113、蒲黃配五靈脂:善治血瘀胸脅心腹諸痛及血瘀出血。
114、白及:善治肺胃出血。
115、仙鶴草: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殺蟲,補虛。
116、艾葉:為治婦科崩漏與帶下之要藥。
117、川芎:血中之氣藥;治療頭痛效佳,“頭痛不離川芎”。
118、郁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涼血清心,利膽退黃。
119、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120、姜黃:破血行氣,通經止痛--善于治療肩臂痛。
121、丹參: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
122、益母草:活血祛瘀,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123、桃仁:善治肺癰、腸癰。124.通經宜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宜懷牛膝。
125、三棱:破血力強;莪術:長于行氣消積。
126、王不留行: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
127、半夏:法半夏--長于燥濕;姜半夏--長于降逆止嘔;清半夏--長于化痰;竹瀝半夏--長于清熱化痰。
128、白附子:燥濕化痰,祛風止痙--偏正頭痛,解毒散結--毒蛇咬傷,瘰疬痰核。
129、芥子:善治皮里膜外(深筋膜)及經絡之痰。
130、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131、瓜蔞:瓜蔞皮長于清肺化痰,利氣寬胸;瓜蔞仁長于潤肺化痰,滑腸通便。
132、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安胎;竹瀝:清熱滑痰。
133、天竺黃:為治痰熱驚癇與中風痰壅之要藥。
134、百部:治新久咳嗽之要藥,最宜癆嗽及百日咳。
135、桑白皮、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136、白果:斂肺平喘,止帶縮尿。
137、龍骨: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收濕斂瘡(煅)。
138、珍珠:安神定驚,明目除翳,解毒斂瘡,潤膚祛斑。
139、珍珠母:平肝潛陽,清肝明目,安神定驚,收濕斂瘡(煅)。
140、牡蠣:平肝潛陽,鎮驚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制酸止痛(煅)。
141、羅布麻葉:平肝清熱,降血壓,利水。
142、羚羊角配伍鉤藤:治肝熱動風或肝陽上亢之證。
143、全蝎配伍蜈蚣:尤增止痛之力,善治肝風抽搐、中風癱瘓、偏正頭痛、風濕頑痹。
144、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經--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消腫止痛。
145、石菖蒲:開竅寧神,化濕和胃。
146、人參配伍附子:大補大溫,益氣回陽,治亡陽氣脫效佳。
147、人參配伍蛤蚧:補肺益腎而定喘嗽,治肺腎兩虛,動輒氣喘甚效。
148、人參配伍麥冬、五味子:為治氣陰兩虛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149、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熱生津。
150、黃芪配柴胡、升麻: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為治中氣下陷諸證所常用。
151、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152、山藥: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
153、甘草:益氣補中,祛痰止咳,解毒,緩急止痛,緩和藥性。
154、刺五加:補氣健脾,益腎強腰,養心安神,活血通絡。
155、鹿茸:為血肉有情之品,為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的首選藥。
156、肉蓯蓉、鎖陽: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157、淫羊藿: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158、補骨脂:補腎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納氣平喘。
?執業藥師報名時間
2025執業藥師報名時間:預計6月24日-7月15日
?執業藥師考試時間
2025執業藥師考試時間:10月18-19日
如需更多免費備考資料、免費核心母題、免費視頻課程等,請在應用市場搜索【希賽醫衛題庫】下載APP,或直接掃描下方小程序免下載先體驗,包含AI智學班、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功能~
中藥師AI智學班↓ 西藥師AI智學班↓
課程名稱 | 有效期 | 課程價格 |
2025年執業中藥師單科課程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156元/單科 |
2025年執業中藥師單科進階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210元/單科 |
2025年執業中藥師全科進階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486元/全科 |
2025年執業中藥師無憂通關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586元/全科 |
2025年執業中藥師題庫會員 | 月/季/年 | 單科:30/年 全科:40/月,50/季,70/年 |
2025年執業西藥師單科課程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156元/單科 |
2025年執業西藥師單科進階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210元/單科 |
2025年執業西藥師全科進階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486元/全科 |
2025年執業西藥師無憂通關班 | 購買后365天有效 | 586元/全科 |
2025年執業西藥師題庫會員 | 月/季/年 | 單科:30/年 全科:40/月,50/季,70/年 |
相關推薦:
各省市2025年執業藥師繼續教育官網入口、方式等相關事項整理
超全超新!2025各省執業藥師報名時間及入口匯總表(持續更新中)
各省市2025年執業藥師考試報名費用匯總!附2024年報名費用及變動(持續更新中)
執業藥師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