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AI)審方不會取代執業藥師,而是通過“人機協同”模式成為其高效輔助工具,執業藥師的核心價值在政策剛性、專業判斷與人文關懷三方面不可替代。
人工智能(AI)審方雖能通過算法快速篩查處方錯誤,提升藥學服務效率,但其本質是工具屬性,無法替代執業藥師在法律責任承擔、復雜臨床決策及人文關懷層面的核心價值。當前AI與藥師的協同模式已成主流,前者負責標準化審核,后者聚焦高階專業服務,二者互補而非替代。
一、政策剛性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明確規定,執業藥師可通過計算機信息系統輔助開展處方審核及藥學服務,但禁止完全由AI程序替代。例如,2024年發布的《藥品零售企業執業藥師藥學服務指南》中強調,AI審方系統僅能作為輔助工具,執業藥師需對最終審核結果負責。這一政策框架確保了執業藥師在藥學服務中的主體地位,AI無法突破法律紅線成為責任主體。
二、專業判斷
盡管AI在處方前置審核中展現出高效性(如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部署的DeepSeek系統攔截錯誤處方率達99.7%),但其核心邏輯仍基于既有數據和算法模型,存在三大短板:
1、數據依賴性:AI無法處理未被錄入系統的罕見病例或新型藥物相互作用,而執業藥師可結合臨床經驗與最新文獻進行動態判斷。
2、復雜決策能力:在慢性病管理、特殊人群用藥等場景中,AI僅能提供基礎建議,執業藥師則需綜合患者病史、經濟條件、用藥依從性等因素制定個性化方案。例如,北京鼓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AI系統雖能監測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但治療方案調整仍需藥師人工干預。
3、倫理與法律風險:若AI審方出現用藥錯誤,責任歸屬尚無明確法律界定(如開發者、藥師或經營企業的責任劃分),而執業藥師的專業判斷具備法律效力的簽章背書。
三、人文關懷
執業藥師的核心職能不僅是“技術審核”,更包括用藥教育、心理疏導等人文服務。例如,在偏遠地區或老年患者群體中,藥師需通過通俗語言解釋用藥注意事項,甚至手把手指導用藥方法。這種基于信任關系的服務模式,是AI無法通過代碼實現的。此外,執業藥師還需承擔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公眾健康科普等社會責任,這些工作均需人類專業人員的主動參與。
四、人機協同
當前AI審方技術已滲透至處方審核、用藥指導、藥品管理等環節,但其定位始終是“效率工具”。例如:
新疆洛浦縣醫共體的“AI初審+藥師復核”模式,通過雙引擎審方平臺將不合理用藥糾正率提升至97%,同時釋放藥師精力用于高風險處方審核;
北京鼓樓社區的AI高血壓管理系統,雖能自動發送用藥提醒,但患者病情變化時的方案調整仍需藥師介入。
綜上所述,AI的介入使藥師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轉而聚焦于復雜決策、創新服務模式(如藥學門診)及行業規范維護,反而提升了職業價值。
“希賽醫衛題庫”小程序內有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考生可進行在線刷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體驗!
相關推薦:
藥學職稱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