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頻考點是執業藥師考試的“風向標”,考生需結合真題強化記憶,注重知識間的關聯性。通過系統梳理與針對性練習,既能夯實基礎,又能精準提分,為順利通關奠定堅實基礎。
執業藥師考試近3年高頻考點集中于藥代動力學、特殊人群用藥、藥品召回分級及處方審核等核心模塊。這些考點反復出現在真題中,既考查基礎理論的應用,也涉及法規與臨床實踐的結合。掌握這些高頻內容,可快速鎖定考試重點,提升復習效率。
一、藥學專業知識高頻考點
1、藥物代謝動力學
首過效應:藥物口服后經門靜脈進入肝臟被代謝滅活,導致進入體循環的藥量減少。例如硝酸甘油首過效應明顯,常采用舌下含服給藥。
生物利用度:指藥物經血管外途徑給藥后被吸收入血液循環的速度和程度,分為絕對生物利用度(以靜脈注射為參比)和相對生物利用度(以其他血管外途徑為參比)。
半衰期:血漿中藥物濃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時間,是反映藥物消除速度的重要參數。如青霉素類藥物半衰期短,需多次給藥維持有效血藥濃度。
2、藥物不良反應
副作用:治療劑量時出現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不適反應,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腸痙攣時引起的口干、心悸。
毒性反應: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引起的機體損害性反應,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耳毒性和腎毒性。
變態反應:機體受藥物刺激后發生的異常免疫反應,與劑量無關,如青霉素引起的過敏性休克。
3、藥物相互作用
協同作用:包括相加作用(如阿司匹林與對乙酰氨基酚合用)、增強作用(如磺胺甲惡唑與甲氧芐啶合用)和增敏作用(如鈣增敏劑增強肌鈣蛋白對Ca2?的親和力)。
拮抗作用:包括生理性拮抗(如組胺與腎上腺素)和藥理性拮抗(如納洛酮拮抗嗎啡的作用)。
二、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高頻考點
1、處方審核與調劑
審核要點:合法性、規范性和用藥適宜性審核,包括紙質處方、電子處方和醫療機構病區用藥醫囑單。
“四查十對”:查處方(科別、姓名、年齡)、查藥品(藥名、劑型、規格、數量)、查配伍禁忌(藥品性狀、用法用量)、查用藥合理性(臨床診斷)。
2、用藥咨詢與指導
用藥咨詢:藥師利用藥學專業知識回答醫務人員、患者及公眾的用藥相關問題,提供藥物信息和合理用藥知識。
個體化藥物治療: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根據患者個體差異制定個性化的藥物治療方案。
3、特殊人群用藥
老年人用藥:遵循受益原則,用藥個體化,小劑量原則(一般用成人劑量的3/4),簡化用藥方案,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妊娠期用藥:妊娠早期是致畸的敏感期,如沙利度胺可引起胎兒海豹肢畸形;妊娠中后期藥物可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如四環素可使胎兒牙齒黃染。
三、藥事管理與法規高頻考點
1、藥品召回管理
召回分級:一級召回在1日內通知相關單位停止銷售和使用,二級召回在3日內,三級召回在7日內。
責任主體:藥品持有人負責藥品召回的決定和實施,并向所在地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2、藥品經營管理
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總部統一采購藥品,對購進藥品、供貨單位及其銷售人員的合法資質進行審核,門店通過計算機系統向總部提出要貨計劃,由總部統一配送。
藥品儲存條件:易受光線影響的藥品(如注射用硝普鈉)需避光保存;易受濕度影響的藥品需控制環境濕度在35%~75%之間。
3、藥品不良反應監測
報告原則:可疑即報,新的、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應在15日內報告,死亡病例須立即報告。
監測系統:建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與報告制度,對藥品的安全性進行持續監測和評估。
“希賽醫衛題庫”小程序內有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考生可進行在線刷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體驗!
相關推薦:
藥學職稱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