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菌藥物與心血管藥物考點繁雜,但通過梳理分類框架、強化機制理解、結合真題訓練,可高效掌握核心內容。備考中需注重細節對比與聯用禁忌,堅持系統復習,定能攻克這兩大重點章節~
執業藥師考試中,《藥學專業知識(二)》的抗菌藥物與心血管藥物是核心章節,涉及藥物分類、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等高頻考點。抗菌藥需掌握PK/PD參數與耐藥機制,心血管藥則需區分抗高血壓、抗心律失常等亞類的作用特點。具體內容小編為大家整理在了下文中。
一、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是《藥二》分值占比最高的章節,涉及藥物分類、作用機制、PK/PD參數及不良反應等核心內容。
1、藥物分類與作用靶點
(1)β-內酰胺類(青霉素、頭孢菌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發揮殺菌作用。青霉素為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藥,但需注意其與氨基糖苷類混合后抗菌活性減弱,不可同瓶輸注。頭孢菌素分五代,第三代頭孢(如頭孢曲松)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但需警惕雙硫侖樣反應,用藥期間禁酒。
(2)氨基糖苷類(鏈霉素、慶大霉素):與細菌30S核糖體結合,抑制蛋白質合成。鏈霉素是結核病初治聯合用藥的核心藥物,但需監測耳毒性與腎毒性,避免與呋塞米等腎毒性藥物聯用。
(3)氟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通過抑制DNA旋轉酶發揮殺菌作用,屬濃度依賴型抗菌藥。此類藥物禁用于18歲以下兒童及妊娠期婦女,需警惕肌腱炎、血糖紊亂等不良反應。
(4)硝基咪唑類(甲硝唑、替硝唑):治療腸道及腸外阿米巴病、陰道滴蟲病的首選藥。用藥期間及停藥后7日內禁酒,否則可能引發雙硫侖樣反應。
2、PK/PD參數與用藥原則
(1)時間依賴型(β-內酰胺類、林可霉素類):需維持血藥濃度超過最低抑菌濃度(MIC)的時間(%T>MIC),推薦日劑量分次給藥或延長滴注時間。
(2)濃度依賴型(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需提高血漿峰濃度(Cmax),每日單次給藥可增強療效并減少毒性。
3、耐藥性與聯合用藥
細菌耐藥機制包括鈍化酶形成、細胞壁通透性改變等。例如,青霉素耐藥菌可通過產生β-內酰胺酶分解藥物,需聯用β-內酰胺酶抑制劑(如克拉維酸)增強療效。
二、心血管藥物
心血管系統藥物涵蓋抗高血壓藥、抗心律失常藥、抗心衰藥等,需掌握藥物分類、作用機制及禁忌癥。
1、抗高血壓藥
(1)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通過阻斷鈣離子內流擴張血管,適用于各型高血壓。硝苯地平可能引發面部潮紅、頭痛,禁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
(2)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比索洛爾):通過阻斷β1受體降低心率與心肌收縮力,常用于高血壓合并心絞痛患者。需注意心動過緩、支氣管痙攣等禁忌癥。
2、抗心律失常藥
(1)鈉通道阻滯劑(奎尼丁):用于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但可能引發金雞納反應(眩暈、耳鳴)。
(2)鉀通道阻滯劑(胺碘酮):廣譜抗心律失常藥,可延長動作電位時程。需警惕肺毒性、甲狀腺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長期用藥需監測甲狀腺功能。
3、抗心衰藥
強心苷類(地高辛):通過抑制Na+/K+-ATP酶增強心肌收縮力,但治療窗窄,易引發心律失常。需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避免與奎尼丁聯用。
三、備考策略
1、基礎階段:以教材為核心,結合考試大綱梳理知識點,重點標注抗菌藥物分類、心血管藥物作用機制等高頻考點。
2、強化階段:通過真題訓練掌握出題規律,例如抗菌藥物PK/PD參數、心血管藥物禁忌癥等細節題。同時,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強化藥物聯用與不良反應的記憶。
3、沖刺階段:全真模擬考試環境,限時完成近五年真題(如希賽醫衛題庫),分析錯題原因并針對性復習。例如,若在“頭孢菌素雙硫侖樣反應”模塊頻繁出錯,需重點回顧藥物代謝與禁忌癥內容。
“希賽醫衛題庫”小程序內有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考生可進行在線刷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體驗!
相關推薦:
藥學職稱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