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藥物分析是執業藥師考試的核心科目,其核心任務是通過科學方法評估藥品質量,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具體內容小編為大家整理在了下文中。
執業藥師考試中,《藥物分析》科目聚焦藥品質量檢測技術,涵蓋化學分析、光譜分析、色譜分析及生物技術法四大類。本文從檢測方法分類、技術原理、標準要求及考試重點四方面展開解析,助力考生系統掌握檢測邏輯與合規操作要點。
一、化學分析法
化學分析法通過化學反應定量測定藥物成分,是藥品檢驗的基礎手段。
1、重量分析法:通過分離、稱量被測組分確定含量,如沉淀重量法測定硫酸鹽含量。其優勢在于無需標準溶液,誤差較小,但操作耗時,適用于高純度原料藥檢測。
2、滴定分析法:以酸堿滴定、氧化還原滴定為代表,通過試劑與被測物反應的化學計量關系計算含量。例如,硝酸銀滴定法測定氯化物雜質,利用Ag?與Cl?生成沉淀的原理,操作簡便且靈敏度高。
3、pH值測定:采用玻璃電極與飽和甘汞電極組成原電池,通過電位差計算溶液酸度。藥典規定水溶液pH值需使用不低于0.01級的酸度計測定,確保結果準確性。
二、光譜分析法
光譜技術通過物質對光的吸收、發射特性分析成分,具有檢測速度快、靈敏度高的特點。
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適用于含共軛結構藥物的定量分析,如測定維生素B12的吸收峰。藥典規定需建立標準曲線并驗證線性范圍,相對標準偏差(RSD)應小于2%。
2、紅外光譜法:通過特征官能團吸收峰鑒別藥物結構,如區分阿司匹林原料藥與水楊酸雜質。
3、原子吸收光譜法:專用于金屬雜質檢測,如鉛、砷等重金屬,檢測限可達ppb級,符合ICH Q3D指南對元素雜質控制的要求。
三、色譜分析法
色譜法通過物質在固定相與流動相間的分配差異實現分離,是復雜樣品分析的首選方法。
1、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廣泛應用于藥物含量測定與雜質檢查。例如,使用C18色譜柱分離阿莫西林中的聚合物雜質,檢測限可達0.01%。藥典規定需控制系統適用性參數,如理論板數≥2000、分離度≥1.5。
2、氣相色譜法(GC):用于揮發性成分分析,如檢測乙醇殘留溶劑。根據ICH Q3C指南,GC需滿足峰純度要求,避免共流出物干擾。
3、薄層色譜法(TLC):作為定性篩查工具,常用于藥物中有關物質的限量檢查。例如,通過展開劑分離阿司匹林中的水楊酸,Rf值應符合藥典規定范圍。
四、生物技術法
生物技術法適用于生物制品與大分子藥物檢測。
1、電泳法:通過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遷移速率分離蛋白質、核酸等,如SDS-PAGE測定胰島素純度。
2、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用于抗生素效價測定,如青霉素類藥物的生物活性檢測,需與化學法結果對比驗證。
五、檢測標準與驗證要求
藥典對檢測方法提出嚴格驗證要求,包括準確度、精密度、專屬性等八大指標。例如:
1、準確度:以回收率表示,原料藥需用已知純度的對照品驗證,制劑需在空白輔料中加入被測物對照品測定。
2、精密度:包括重復性(同一分析人員多次測定RSD≤2%)、中間精密度(不同實驗室間RSD≤5%)等。
3、耐用性:在溫度、流速等條件微小變動時,結果偏差應≤5%。
六、考試重點與備考建議
執業藥師考試常結合藥典案例考查方法選擇邏輯,如:
1、雜質檢查:根據雜質類型選擇化學法(如銀鹽沉淀法測氯化物)、色譜法(如HPLC測有機雜質)或光譜法(如原子吸收測重金屬)。
2、含量測定:優先選擇專屬性強、靈敏度高的方法,如HPLC測定復方制劑中多種成分。
“希賽醫衛題庫”小程序內有考前密押卷、經典母題、備考寶典、課程超市、每日一練、每周一測、考點練習、順序練習、智能出題、題型專練等,考生可進行在線刷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進入小程序體驗!
相關推薦:
藥學職稱備考資料免費領取
去領取